v2_1dcb40d5071a456db37ac1aa74a2e220_img_000

今天中国这种品牌太多了,所谓的强,无非是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前两日,投投做张旭豪先生那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左晖先生的一句话:中国最优秀的高科技企业都在送盒饭。一贯的犀利。

关于链家,投投其实这大半年都在关注,但一直犹豫着没有做成文章,一直在想:它的发展对我们的读者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后来终于想通了,经验虽然不可复制,道理却都是共通的,左晖先生思考的问题其实也是当下中国企业共性的问题,而且他解决问题的路径也非常值得借鉴。

此外,想必提到链家,会有不少读者对丁丁租房的问题感兴趣,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和投投交流。

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

过去两年,很多企业、尤其是中介行业都在分析评论链家,我从不回应,因为他们的评价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不是一个狂妄的人,但他们并不懂我们。

我过去经常会自问自答,或者抛给同事去思考的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给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有链家或者没有链家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场景下向什么人提供了什么价值?我觉得很多创业者也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现在很多人把链家讲成是传统企业打击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标杆,我很不愿意扛这个大旗。总体来讲,第一,我什么旗都不愿意扛,第二,这些命题都是伪命题。

关于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在过去几年有很多的讨论,比如: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在房地产领域的影响看起来没有那么大?

因为互联网改变行业有三个法则,一是高频还是低频;二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三是线下的整合是松散的还是集中的。而房地产首先是低频交易,找到客户非常难;其次,房地产的线下又是非标准化的、零散的。

高频交易的时候,从线上往线下做比较容易;低频率时,线下往线上做比较容易,因为线下的体验非常重要,这是以服务为核心的。

所以从这个逻辑就可以看出,互联网中介宣传通过消灭门店来大幅降低佣金并不符合事实,因为门店在运营成本中的占比不足8%,而其价值却非常大,包括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

对外而言,门店构成了一个线下「链家网」,而且形成了一种「麦当劳式」的存在,人们在买房、卖房或者租房时,很难不去链家问一下。

对内而言,链家的门店则为经纪人提供了一个开展业务、接受培训以及精神建设的场所,是一个「办公室+学校+教堂」的集合体。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互联网的力量。现在大多数线下企业看待线上,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第一,会觉得线上太厉害了,整个中国最性感的生意都是线上的生意。

第二,看了段时间发现,看起来他们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