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GPT-4 的发布,许多国内外产品都开始对接相应的接口,来让产品走进 AI 时代。

但如前几期中探讨的,对于做应用层的初创公司来说,OpenAI 的接口缺少可定制化的能力,导致彼此的体验很难拉开 —— 比如 NotionAI 上线后,能看到各种笔记工具中都增加了类似的功能,但实际上差异并不大,后来者也可以很快追上。

带着这个问题和 GPT-4 探讨,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

我问 GPT-4:目前看到大家都是调用 OPEN AI 提供的 GPT 接口,那么各家的差异是否很小?在互联网科技史上,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在互联网科技史上,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网页浏览器的竞争。在90年代,许多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如 Netscape 和 IE。虽然它们在核心功能上相似(即浏览网页),但它们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各种创新和改进,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https://static.xiaobot.net/file/2023-03-20/5/0f8eedf3942b9470c7b46a5607790665.png!post

顺着这个思路,本文将聚焦于中国 PC 浏览器市场的变革,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另,本文由少楠和 GPT-4 共同完成,对问答内容进行了一些编辑和补充,算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1. 中国浏览器简史

我问 GPT-4:扼要介绍下中国 PC 浏览器的竞争历史,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大事件,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为什么

  1. 早期(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这个阶段,主要的竞争者是国外浏览器,如 IE、Netscape 等。这时期,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用户数量有限。赢家是 Internet Explorer,因为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普及使其成为了默认浏览器。
  2. 增长期(200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本土浏览器开始崛起,如MyIE、腾讯 TT、绿色浏览器、世界之窗、傲游等。这个阶段,互联网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国内外浏览器竞争激烈。赢家是本土浏览器,因为它们更加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提供了更多本地化功能。
  3. 变革期(2010年代初至中期):这个阶段,基于 Chromium 内核的浏览器开始崛起,如搜狗、360 安全浏览器等。这些浏览器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速度和扩展性。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导致了 PC 端和移动端浏览器市场的结合。这个阶段的赢家是搜狗和360安全浏览器,因为它们结合了 Chromium 内核的优势和本地化特色。
  4. 稳定期(2010年代末至2020年代初):这个阶段,PC浏览器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各大浏览器厂商不断完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加大在移动端的投入。这个阶段没有明显的赢家或输家,但搜狗和360等本土浏览器在中国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整个中国PC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历史中,搜狗、360等本土浏览器可以说是赢家,因为它们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本地化特色,赢得了大量用户。而国外浏览器则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成为相对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