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文:“我们通常不是先研究对手,而是先研究市场。”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看任何一个行业感觉它没有机会,是自然状况。”
“找到先入场玩家的致命错误,再给出“修正版”的商业模式,并努力让自己不犯致命错误。“
美团进入新领域的第一步
先做市场调研,形成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再琢磨既有玩家的打法。
从它们的“致命错误”中找到自己的机会。
2013年,和团购的成熟流量规模相比,外卖当时还是个小众消费行为。
美团首先想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外卖市场,体量究竟有多大?
针对外卖这门生意,美团兵分两路派出调研团。
研究美国数据
主要观察对象:GrubHub(2003年创建外卖独角兽);
GrubHub也是当时国内市场已经出现的一众外卖创业项目的对标企业。
国内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对象:到家美食会+饿了么;
饿了么的调研:抓取数据估算其市场渗透率做得最好的群体,则扩大范围推算全国的市场。
估算市场渗透率最高的群体 Daily Average Order
当时其平台上商家的接单量在页面上就能找到。于是美团抓取了饿了么的订单数据加以分析。
当时饿了么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大,并没有开始玩补贴战。
所以美团判断那时这一家外卖公司所呈现的市场体量,应该就是没有泡沫的真实体量。
美团首先抓取了饿了么当时在学校市场渗透率做得最好的上海交大的订单数据。
用上海交大的校园人数和订单量的关系,推算出全国在校大学生和这个市场该有的订单量
结论:150万单到200万单左右/日。
估算全中国 Daily Average Order
以此为起点,一场围绕外卖生意更为审慎的市场调研,一直持续到2013年的下半年。
美团把几部分的市场—校园市场、公司人市场、社区市场
当时可观测到的用户行为的情况,包括人口、成本,这些要素放在一起
结论:最终大概测算中国外卖市场体量,应该在每天1000万单。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