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经介绍过 Rauno 的毕业设计 MercuryOS,而之前引发新一轮浏览器风潮的 Arc 背后,他也贡献了不少令人惊艳的交互设计。

这篇文章如他所言,不是指南,也不是教程,而是一个观察集锦。其中有许多功能都是我们每天在用,但是却从未思考过这些「自然」的细节背后意味着什么,为何会让人没有觉察。

只有分析并理解足够的细节,我们才能学习并设计出更好的实践。

原文较长且含有大量视频动画,在这里先展示第一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链接查看全部内容。

设计看起来没有科学可言,只有感觉和直觉。即使是研究员也很难将其科学化,而是将其视为神秘的黑盒子。

网上关于交互的内容,会有大量纠结于用户角色、故事版和各种思维导图。但除了一些特殊的讲座,真正实质内容和洞察力,只有那些愿意狂热挖掘的人才能发现。要么是通过晦涩的论文,要么是通过重放数百个慢动作的屏幕录像。

坐下来冥思苦想不会产生神奇的价值。互动一词的本质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根据经验,伟大的启示源自于制造一些东西,然后让头脑充满问题,然后做一个白日梦,它们可能就会冒出来。

这篇文章不是教程,也不是指南,只是一个观察集锦。

隐喻

什么是交互?从技术角度来看,交互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能使产品流畅地响应人类意图。比如什么时候轻扫能出发动作?手势不松开会怎样?手指覆盖内容会如何?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意图?做好这些细节,才能让产品感觉是自身的自然延伸。

但交互并不像是音乐或绘画,因为交互本身需要帮助人们完成任务。仅有形式美和构图是不够的,在形式和功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带来内部满足。

优秀的交互通过隐喻来奖励。大多数触控界面只有两种手势就可使用,点击和轻扫。例如,在 iOS 上,唯一明确教你如何操作的手势就是向上轻扫打开。

https://cdn.rauno.me/ixd/iphone-unlock-c.mp4#t=0.01

现在你已经学会了滑动,从而可以控制界面的许多其他部分。滑动动作还告诉你,界面是由层层叠加组成的,就像一副扑克牌。了解了这一点,你可能会尝试向下滑动屏幕,以发现更多的控制功能。从概念上讲,界面进一步暗示你,向下滑动会显示系统功能的层级。随着你对苹果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这种认知会不断加深。

https://cdn.rauno.me/ixd/iphone-down-swipes.mp4#t=0.01